必发bifa“九零后”退休教师送出特别生日礼物!
更新时间:2024-06-11 11:07:49
必发bifa1952年,陈德树毕业于中山大学电机系,并到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任教,同年底华南工学院电机系并入新成立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电机系。陈德树也是华中工学院建校之初最早的一批教师之一。1955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陈德树回到华中工学院电力系任教,1980年获评教授,1981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85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退休。曾任华中工学院电机系主任、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教育委员会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科组成员,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专家组成员,湖北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四届副理事长。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重大装备成果三等奖1项。退休后于2012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2017年获评中国电力领域最高奖项“顾毓琇电机工程奖”。
在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里,学生们经常能看到一位老人骑着小型电动三轮车穿梭于校园内,春夏秋冬从未间断。骑车的白发老人,是我国微机继电保护的主要开拓者之一——著名电力系统专家陈德树。
1930年,陈德树出生于广东东莞。在他的初中时期,战火纷飞,国家危亡,少年陈德树不得不背井离乡,前往香港避难。由于战事的进一步扩大,不久香港也被日军攻陷,陈德树的初中就是在日本人的统治下念完的。忆及中学时代,陈德树痛心地说道:“上学时老师用日语教学,当时我心里很不是滋味。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明白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只有提高国家的实力,才能不会被人欺负。”正因如此,陈德树在少年时期便立下了科研强国的远大志向。
和当时所有有志青年一样,陈德树选择了学习科学技术。抱着“用电力让国家强大起来”的想法,大学时他考入了中山大学电机系学习。
1953年10月,我校成立电力系,由原武汉大学电机系、湖南大学电机系、广西大学电机系、南昌大学电机系和中山大学(华南工学院)电机系合并而成。我校电力系集中了中南地区电气学科的优势力量,开始迎来快速发展。
同样是在这次院系调整中,作为中山大学电机系发配电与电力系统专业毕业生的陈德树也怀揣着知识与梦想,来到我校这片希望之土。
1952年陈德树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同年,国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哈工大读研,课程由苏联专家教授,陈德树便是这一批人中的一员。为了尽快适应苏联专家的授课,他们还集中脱产学习了8个月的俄语。
3年下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哈尔滨,不仅磨炼了陈德树的意志,还赋予他扎实的学习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强大的科研能力。到现在,虽然已经94岁高龄,但遇到不懂的问题,陈德树也会去及时查阅资料。“终生学习是真谛,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进步。”陈德树说。
1955年从哈工大研究生毕业后,陈德树随即来到我校电力系任教,从此一干就是一辈子。
在陈德树看来,科研是一件有趣和快乐的事。“科研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了解未知事物的过程,在我看来并不枯燥。”陈德树说,在探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阻碍,有时经过十次八次,甚至几十次的失败,也不能将问题解决;如果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那就要再次摸索,尝试新的方法,并付诸实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学理论基础十分薄弱。在整个继电保护领域,从原理到实践,受欧美发达国家禁运、早期援助的苏联专家撤离等因素的影响,遇到过很多“卡脖子”的问题。令陈德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励磁涌流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这也是他早期在保护领域中遇到的众多棘手难题之一。
1965年的一个冬日清晨,黄石火力发电厂的技术团队向我校发来求助消息。彼时他们正面临着一个棘手难题:空载合闸励磁涌流导致的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尝试并网时即刻跳闸。为解决这一问题,陈德树随即同相关技术人员一起赶往作业现场。
当时的机电型和晶体管型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工艺复杂、结构繁琐,加之测试与调试手段匮乏,给事故分析带来了重重阻碍。现场工程人员在陈德树的带领下,从变压器空载合闸电磁暂态特性、模拟式谐波制动实现原理到现场二次回路检查等各方面入手,开展现场分析和调研。
尽管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变压器谐波制动技术仍处于初步应用阶段,但大家凭借严谨的推理分析,综合考虑剩磁效应、铁芯材质、系统运行状态等诸多因素,提出了一套既能满足电厂升压变压器实际运行需求,又能有效解决励磁涌流问题的综合性保护配置和整定技术提升方案。团队通过与继电保护设备制造商的紧密合作,最终成功解决了生产投运中遇到的难题。
从学生转变成为教师后,陈德树逐渐意识到人才培养对于高校发展的重要性。1981年,全国高校的师资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断层。“当时我已经50岁了,可我这个年纪在学院里面已经算是年轻的了,再年轻一点的教授就几乎没有了,所以学校急需一批年轻人加入到学院的师资队伍里来。”陈德树回忆说。
在教育部组织的一次教师座谈会上,陈德树提出,当时培养的第一批毕业生非常宝贵,希望所有的毕业生都留校任职,以此来补充学校的师资力量。当时,陈德树作为系里的主任,曾亲自考核过这批研究生,因此对他们的基本情况都十分清楚。“学院亟需这样的年轻人,我们迫切希望这批研究生留下来继续为学院做贡献”,陈德树也给这些学生做了很多思想工作,最后这6位研究生都选择了留校任职。
正是这次决定,改善了电气学院教师队伍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对之后学院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必发bifa。在当时陈德树培养的第一批研究生里,就有现已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我校电气学院程时杰教授。
退休后,陈德树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向着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这一世界性难题发起进攻。
在电气学院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师生们经常会看到一位老人在检查试验系统接线,或是在操作台进行试验操作和分析试验数据,这就是陈德树的工作和生活日常。从教师岗位退休后,陈德树仍坚持前往实验室开展科研工作。面对师生,陈德树总是开玩笑地表示,自己“到动模实验室来玩玩”,熟悉陈德树的老师则爱称他为“老顽童”。
“任何理论分析结果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这是陈德树在科研中信奉的最高准则之一。而为了获得第一手实际数据和论证新理论,已过90岁高龄的陈德树曾亲自带着仪器设备,乘坐高铁前往长沙理工大学配电网真型试验场进行现场试验验证。
作为一名“九零后”科研工作者,陈德树深刻践行着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学家精神。近年来,陈德树对变压器励磁涌流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系列新进展,如成功研制开发了变压器励磁涌流抑制装置等。
“下一步,我还计划到东莞500kV换流站进行试验。我们这一行,不能只读书本,一定要深入一线,和具体的设备打交道。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现出理论学习的价值。”陈德树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